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复: 1

高校何时才能“我家大门常打开”

[复制链接]

920

主题

920

帖子

28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00
发表于 2024-9-26 2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校何时才能“我家大门常打开”

来源:1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思宇杨淑馨赵旭
近日,高校校园开放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1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表示,大学校园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北京、广东、重庆等地调研发现,多所高校正在有序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刷身份证等方式入校。但一些高校则实行师生亲友出入校报批制度,或仅对外释放少量参观名额,普通市民、游客入校仍存壁垒,校园开放进度与公众期待之间差距凸显。
高校大门应该向社会开多大?如何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与回应公众期待之间取得平衡?受访师生、市民和专家建议,持续提升校园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条件地打开高校大门,探索打造更开放的办学理念,更好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
高校“有条件开放”渐成趋势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高校为保障师生健康实行封闭式管理,收严校外人员入校权限。疫情防控转段后,有的高校渐渐向社会公众打开大门,有的却依然严把入门关。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已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访客入校相关管理规定,在提高开放度的同时保障正常教学秩序。
如暨南大学不设访客名额限制,校外人员填写入校事由、身份等信息获取“访客入校码”后即可入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无需提前预约,访客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经闸机刷脸完成人脸核验后即可入校。
“虽然对外开放,但学校构筑起三重保障,我们感到很安心。”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大二学生曾悦说,目前校外人士入校需身份证实名认证,校外车辆入校需预约登记、入校后也要严格限速行驶,在校学生学习生活依然如常。
湖南大学研二学生苏同学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地处岳麓山景区,每逢旅游旺季,游客与社会车辆数量明显增多,但进出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需要刷卡,教学秩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她认为,彻底打开校门可能会产生一定安全隐患,可在限制人车流和预约登记等条件下,适度将校园对外开放。
针对大学校园是否应对公众开放等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表示,封闭和隔断是疫情造成的“例外”状态,封闭也许能减少一些管理成本,但管理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要在开放中倒逼校园精准、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已探索出有条件的开放模式。”西南政法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杨尚东分析认为,高校承担着科研教学的任务,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适宜的环境,保障师生安全,通过限制参观人数、参观时间、开放区域实现与社会的互动,是一种在管理与开放之间取得平衡的作法。
校园开放度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预期
“现在疫情过去了,为啥居民却再也进不了校园了?”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关于高校开放的热门帖,许多市民、游客发帖称,自己走到校门口却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纳闷。
记者走访北京、广东、重庆多所高校发现,目前部分高校仅对校友开放入校权限,一些高校虽实行预约入校制,但审批权掌握在校内师生手中,或仅固定释放少量参观名额,普通市民、游客想入校仍然“一码难求”。
北京市民刘女士表示,以前她常带着孩子到自家附近一所大学散步,近几年该校一封了之,附近居民少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她无奈地说:“我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市民、游客都很守规矩,并未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困扰。反而这几年,部分学校门口‘黄牛’乱象丛生,入校预约变成一些人敛财的工具。”
广州市民黄先生平日喜欢带孩子旅游,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最期待的就是到当地高校去看看,但现今部分高校开放程度不高,让黄先生感到很苦恼。“基本每到一个学校都需要在公众号预约,运气好的话提前一天就能预约上,有些学校排到5天后才有名额,需要拼手速‘抢号’。”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当前部分高校“有限”的开放实际上增加了高校和社会访客的成本。
“对于大学而言,审批、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这是显性的成本。而社会访客会遭遇隐性成本增加,需要提前查询各大高校政策并针对性预约。部分热门高校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让公众走到校门口却吃‘闭门羹’,不利于高校正面形象构建。”马亮说。
除社会面呼吁高校开放外,高校学生同样渴望到其他高校参观、走访。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看到,诸多大学生发帖“摇人”,希望与其他高校学生相互帮忙审核入校,评论区不少网友热情“接单”。
“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我也希望在校园里看到除了老师和同学以外的角色,以前校园完全开放的时候,学校里很有‘烟火气’。校园资源也应该共享给社会,比如名师讲座等活动,知识应该有公共属性。”中山大学研二学生郑同学说。
专家:提高开放程度,防止产生“无形的墙”
高校的大门是否应当向社会公众敞开?对此,多名专家学者持支持开放的态度。
杨尚东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校在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中心,不能完全采取封闭管理。”杨尚东说。
马亮表示,我国高校大多为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兜底,理应发挥好社会服务职能;而在校学生也需要在大学校园中体验社会运行,将成年大学生当作“温室花朵”,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成才。
针对当前高校开放程度与社会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受访专家学者建议,高校应着力“练好内功”,探索打造更开放的办学理念、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高校校门开放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制度和办学理念。校园大门开放与否,不应取决于社会舆论等外部驱动力的大小,而应由高校自身办学理念提供内驱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转变思想观念,有序推进校园开放。
多位专家认为,高校应有条件地逐渐提高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精准、精细管理能力。
杨尚东建议,高校宜不断优化校园出入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序对外开放,注意开放时间与区域,如在教学任务进行期间应当有所限制,一些特定校园区域如师生生活区不宜对外开放。
马亮表示,开放可以分步骤进行,首先实现全国各大高校师生互访校园,其次是各大学校园内的分阶段开放,先打开校园大门,大学内的建筑物例如图书馆、教学楼等“小门”以后如何打开,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高校开放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还应当同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与知识共享,防止产生‘无形的墙’。”杨尚东说。

  本文由http://www.nmoney.net/zixun/64380.html进行分享gas1372sa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259
发表于 2025-7-20 15: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й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8-24 06:52 , Processed in 0.0586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